公司+农户合同生产模式优点和缺陷并存,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利益最大化!
文/农牧前沿 赵俊兰
金秋十月,细雨润物,丹桂飘香,喜迎盛会。2020年10月14日,首次移师重庆的全球养猪业盛会——第九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暨2020世界猪业博览会在经历一年的准备后隆重开幕。大会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合办。在疫情影响下,大会规模依旧取得了大幅增长,大会总参会人数达到8264人,总展示面积50000平方米。
2020年10月15日上午8:30,第九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会议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李曼大会始终致力于国际化养猪继续教育,广邀世界范围内养猪业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世界养猪行业前沿资讯和先进的科学解决方案。旨在为世界养猪业提供科学为本的解决方案的,集学习、研讨、交流、展示、对接于一体的养猪行业会展平台。
大会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临床兽医学系曹永国教授主持,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中国项目主任刘爱民博士以视频的方式向与会人员介绍大会并致欢迎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 ,明尼苏达大学杰里·托里森博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畜牧师汤明分别在开幕会上致辞。
继嘉宾致辞后,大会公布了2020年度“莫教授科学实践奖”获奖名单,以及优秀墙报获奖名单。上午9点,大会主论坛正式开讲。
来自迦太基兽医服务有限公司的乔-康纳博士在大会中发表了“合同育肥的挑战与机遇——猪场的成本控制与产出最大化”的主题讲演。在汇报中,康纳博士首先带大家回顾了美国合同生产的历史,讲述了合同生产的常规阶段分类以及不同种类合同的成本。在汇报的最后,康纳博士详细地分析了合同生产的优点和缺陷。
合同生产即公司+农户生产,在合同期内,业主(承包商)委托生产者(养殖户)在养殖户的设施中看管、照管猪只,并向养殖户支付所需服务费用。该模式起源于家禽业,在美国已有30年历史。合同生产将生产与生猪的所有权分开,有助于推动生产的整合和专业化。
常见的合同生产阶段可分为育种至断奶、保育、育肥、断奶至育肥等四种模式。其中育种至断奶是最不常见的合作模式,保育、育肥、断奶至育肥则常被各大公司采用。由于不同猪只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空间不同、周转花费不同,不同合作模式的成本也不尽相同。
合同生产模式对于牲畜的拥有者以及养殖户来讲,均有优势和缺陷。
合同生产模式可以使养殖户在投入较少资本的前提下参与生产,其收入较为稳定且风险低,对人员管理和劳动力要求均较低,同时养殖户还可以利用粪肥养分生产农作物;对于牲畜的拥有者,合同生产可以使其加速企业的扩张、灵活部署资金、专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更有利于其对生产链的控制。
在各种优势并存之下,合同生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合同生产并不是一个全职工作,养殖户在牲畜养殖的同时还会进行农作物生产等活动,另外,养殖户的专业知识不足,且对养殖动物没有控制权。作为养殖动物的拥有者,公司对养殖过程的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且合同时期较长,期间变数极多。
发布者:小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