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牧前沿首页
  2. 原创报道

赵峰:植酸酶活性绝大部分损失出现在调质过程中,变化高达30-59%

调质制粒中,植酸酶活性的绝大部分损失出现在调质过程中,且变化大(30-59%),制粒过程损失相对变化较小(15-37%)。

文/农牧前沿

7月29日,由康德权集团主办的“重启新饲养·2020畜牧饲养技术论坛暨康丸德川新品发布会”在杭州启幕。

赵峰:植酸酶活性绝大部分损失出现在调质过程中,变化高达30-59%
会议现场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峰研究员分享题为《植酸酶活性与包膜》的主题报告。

赵峰:植酸酶活性绝大部分损失出现在调质过程中,变化高达30-59%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峰研究员

据赵峰研究员介绍,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变异度的研究发现: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更适合作为植酸酶活性测定的稀释液;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受离心速度及稀释倍数的影响;商品植酸酶的活性测定值仅受稀释倍数的影响;饲料原料明显干扰了植酸酶活性的测定;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变异程度低于商品植酸酶。

调质制粒的采样程序对植酸酶活性残留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调质前,调质-制粒-冷却后各位点,饲粮样品中植酸酶活性存在较大的变异(CV=12.5%-25.8%)。调质制粒过程中代表性样品采集方案建议为:在调制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且稳定12-18分钟开始,每2分钟采集1分钟样品,共计采集10个样品。

植酸酶的添加剂量对调质制粒后酶活性残留率是否有影响?赵峰博士的试验发现,饲粮中植酸酶的添加剂量从7560U/kg变化到61500U/kg时,调质后、制粒后或冷却后的活性残留率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植酸酶的添加剂量不会影响调质制粒后活性残留率的评估结果。

从对国内市场8种不同厂家植酸酶的耐热性能评估显示,市场上不同来源植酸酶在外观和酶活上存在较大差异,但调质制粒中,植酸酶活性的绝大部分损失出现在调质过程中,且变化大(30-59%),制粒过程损失相对变化较小(15-37%)。“市场植酸酶的耐热性能与生产商所提供的数据还有较大差异,我们的试验发现,调质温度85℃时,成品颗粒料中植酸酶的平均残留率只有25.7%,即便是75℃,植酸酶的平均残留率也只有40.4%。”

包膜是否会提高植酸酶耐受蒸汽制粒后的活性残留率呢?试验也表明,不合适的包膜处理对改善植酸酶的耐蒸汽制粒性能完全无效,合适的包膜工艺可以明显提高耐热性能。其中康德权提供的5种包膜工艺,调制后的残留率最高可达99.8%,制粒后及冷却的活性残留率可达73%。

发布者:小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849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20-85595682
微信:tttika
邮箱:fishfirst@126.com
skype:fishfirst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