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农业大学刘岭博士
目前,蛋白饲料价格暴涨,低蛋白日粮在全国推广的如火如荼。低蛋白日粮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已经提出来几十年了,其理论基础也很简单,即猪的氨基酸平衡,或者说理想氨基酸模式。但是直到今天,很多企业仍然认为低蛋白日粮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肥育猪背膘增厚,胴体无脂瘦肉率降低。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原因,饲料中能量偏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低蛋白日粮中能量偏高的可能原因,供大家参考。
首先,饲料中能量体系的应用不合适。
目前饲料能量体系有消化能体系、代谢能体系和净能体系,净能体系考虑了动物的热增耗,所以在消化、代谢能体系下,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的有效能值是相同的,但在净能体系下,有效能值差异会很大(表1)。特别是玉米豆粕型日粮,如果使用消化能体系,使用玉米替代豆粕,然后添加一些合成氨基酸就能实现低蛋白日粮,但如果用净能体系评价,其净能值会比正常蛋白日粮高出很多,猪胴体瘦肉率降低是很正常的现象。
表1玉米豆粕有效能值
其次,低估一些原料的有效能值。
有很多原因会造成企业技术人员低估饲料原料有效能值。第一,使用的饲料原料数据库数据偏低。表2比较了不同数据库中三种常用饲料原料有效能值,不同数据库的差异很大,如何判断哪一个数据库中数据是正确的,这需要企业技术人员对自己使用的原料和数据库中数据的背景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出企业使用原料与数据库中数据的差异。最明显的例子是原料中的水分,原料降低2个百分点水分就会造成豆粕70kcal/kg以上的消化能值差异;刚出厂的豆粕水分很高,但是放置几天后会低很多,特别夏天水分散失会更快。还有,有些数据库数据是很多年前饲料原料数据,比如玉米,很多数据库中玉米粗蛋白质含量是8.0%以上,但目前企业使用的玉米是7.5%左右,玉米蛋白质的降低意味着淀粉的升高,对猪有效能值的增加。
表2不同数据库中常用饲料原料有效能值比较
另外,非常规饲料原料变异较大,企业为保证饲料质量,通常取较低的值,造成饲料有效能值偏高很多,比如,麸皮的灰分含量从4.5%到6.2%都有,如果使用同一个数据,会造成低估灰分较低的原料。
还有,目前新的饲料原料不断出现,很多数据库中根本没有相关原料的数据,比如喷浆玉米皮,喷浆胚芽粕,高蛋白棉粕等(详见另一篇文章《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猪饲料中的应用》),很多人使用时参考玉米皮、胚芽粕、低蛋白棉粕数据,其实严格说他们根本不是同一种原料。
第三,猪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很大。
我们知道,随着猪体重的增加,猪消化道发育更加成熟,其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也增加。通常我们使用的饲料原料有效能值是使用生长猪(30-90kg)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做出来的,特别是50kg左右猪最多,这些数据应用在肥育猪阶段,特别是体重在90kg以后的猪上,会低估其有效能值,即造成猪饲料有效能值偏高。目前公开发表的数据库中,很多数据库只提供一套有效能值,仅少数的数据库提供了原料生长猪和母猪的有效能值(比如INRA)。本实验室曾经测定过一些饲料原料在不同体重阶段猪的有效能值(表3),玉米在90kg体重猪的消化能值比30kg猪高150kcal,麸皮在90kg体重猪的消化能值比30kg猪高300kcal。
表3不同体重阶段猪常用饲料原料消化能值比较(单位:kcal/kg)
第四,使用了一些提高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途径而没有在配方制作中考虑。
比如添加酶制剂、乳化剂,改善饲料制粒工艺等,这些方法会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增加饲料有效能值,但很多技术人员在制作配方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适当降低饲料能值。
总之,使用低蛋白日粮造成猪胴体偏肥的原因可能很多,但饲料能量取值不合理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使用净能体系配制饲料;
二、正确认识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三、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
刘岭,博士,201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研究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和猪需要量研究。研究成果有:建立了中国猪饲料原料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中国猪饲料原料动态的有效养分体系,包括动态有效能值体系,动态有效氨基酸体系,建立了我国猪饲料原料动态的营养成分表。
发布者:农牧前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