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1月17日发布,上海市金山区、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11月17日12时,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鄱阳县一养殖场、呈贡区一屠宰场、新津县一养殖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其中,鄱阳县养殖场存栏生猪150头,发病10头,死亡10头;呈贡区屠宰场共有待宰生猪348头;新津县养殖场存栏生猪110头,发病27头,死亡13头。
11月17日16时,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上海市金山区一生猪养殖户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截至目前,该养殖户存栏生猪314头,发病50头,死亡11头。
连不养猪的上海都出现了非洲猪瘟,我们养猪人到底该怎么办?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国生猪销售价格呈现出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因生猪限制调运,全国性的生猪供求关系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省级甚至是地级为独立单元的供求关系重建。随着疫情管控工作的持续,各地生猪养殖量变化幅度也将难以估测,全国性的养殖格局或也将重建。
国家在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对生猪产业发展重点区、潜力区、约束区、适度区的界定,在一些区域里已经失去了指导意义,之前生猪养殖行业的“南猪北养,东猪西进”趋势将会暂缓;全国性的生猪价格周期或将被地域性价格周期所取代。那么在“后非洲猪瘟时代”的生猪价格走势将会如何发展呢?中国养殖业格局又将会有哪些变化呢?
国内生猪养殖业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每年的生猪出栏量占到全球总出栏量的50%以上,猪肉制品消费属于刚性需求,庞大的消费市场决定了生猪养殖业必定长盛不衰。
第二,在过去的30年间,在各类疫情频发、生猪价格周期性巨幅振荡、环保严管的洗礼下,现在的生猪养殖从业者都是身经百战而屹立不倒的“老将军”,心理承受能力,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第三,生猪养殖行业从来都是多灾多难的,每年各类疫情不断,凡是传播到我国的猪病就很难被根除。虽然非洲猪瘟致死率高,而且尚无有效疫苗,但即便有疫苗的疫病又有哪种被彻底净化了!
综上看来,这次非洲猪瘟事件本身不会对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事件的核心在于生猪养殖及相关领域从业者对疫病防控重要意义的认知和政府欲严肃管理整治生猪屠宰、生猪流通行业的决心!
早在今年4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号》,公告重点指出: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用于饲养的畜禽不得从高风险区调运到低风险区;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应当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查验入厂(场)畜禽的检疫证明,不得收购、屠宰未附有效检疫证明的畜禽。
要知道每年私屠滥宰的生猪不在少数,这为泔水猪、生猪走私、病死猪交易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不仅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也对正规屠宰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压力,进而对整个养猪行业的价格体系带来破坏性影响。不规范生猪贩运与生猪屠宰行业,中国的养猪业将永远疫病横行,很难得到健康发展。
预判行业将有三个变化
第一,暂时性生猪销售受阻与疫情扑杀风险将加快小、散户的退出,按照目前发生疫情的17个省、2个直辖市的存栏量估算,如果未来6个月生猪存栏量有10%的下降,2019年我国生猪供给量将减少约3500万头,即减少约300万吨的猪肉制品供给。目前国内的猪肉消费供求平衡点约为5600万吨,300万吨的供给量足以决定价格走向(2016年国内猪肉产量为5299万吨,2014年为5671万吨,均不包含进口猪肉制品),供求关系或将在2019年下半年出现逆转,进而迎来一个生猪价格的高峰时段;
第二,由于种猪和苗猪的运输受阻,以及考虑到运输过程及猪源地疫情的不确定性,很多养殖场的引种、引苗量大幅下降。对于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而言,每年要更新约40%的能繁母猪,如果防疫管控在未来6个月内没有松动迹象,不同地区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或下降5%-15%,这将严重影响明年7月份以后的仔猪存栏数量;而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进而恢复商品猪供应量需要近13个月的时间,所以预测2020年的生猪价格行情或依然坚挺;
第三,由于生猪、种猪销售受阻,部分猪场资金压力激增。按照1000头能繁母猪存栏的自繁自养场估算,每个月的资金耗用量将近200万元。按照过去两年行业综合盈利能力估测,如果销售持续受阻,且生猪价格持续低于12元/公斤,那么国内多数猪场将在明年5-6月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在2017-2018年扩大投资的猪场,在今年年底就会面临巨大资金压力。黎明前的黑暗就在眼前。
给各位同行三条建议
第一,苦练内功。
2015-2018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MSY已经从不到16头提升到接近18头;全程平均料肉比已经从约2.8:1下降到2.5:1左右;也就是说最近4年的养殖成本以每年约40元/头的速度下降。国内一流养猪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已经低于11元/公斤,部分高水平养猪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甚至已经低于10元/公斤。对于这些优秀养殖企业而言,眼前的困境恰是他们发展的契机。即便没有非洲猪瘟事件,养殖生产水平低的养殖场,在未来也注定要被淘汰。
第二,产业联盟。
越来越多的养殖场老板已经意识到融入区域生猪产业链的重要性。稳定的上、下游资源,公平长久、诚信共赢的合作关系是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都希望达成的。以欧美养猪行业为例,育种公司、养殖公司、饲料公司、兽药动保公司、屠宰食品公司之间早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普遍存在资本层面的合作。
第三,平衡规划。
融资能力与发展节奏要匹配;人才储备与经营规模要平衡;分享机制与自身权益要设计;资源整合与自身定位要明确。切勿盲目扩张,切勿透支信用,切勿违规经营,切勿轻信专家。
行业大势不会因为我们的意愿而发生变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变化。正如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疯狂,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遇,行业新的格局就会产生新的座次,也将在未来催生出更多的商机。
发布者:农牧前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