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花盛开时,农民伯伯也开始忙碌地准备春耕,增产增收永远是农民最关注的话题。但由于传统施肥不合理,造成过量添加使肥沃的土地板结、酸化、盐渍化,地力衰竭!如何才能有效的改善土地,使其更优质、高产?科学合理的“补”是土地轮作中的“秘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农作物为何补锌,缺锌了又有怎样的补救措施?
图片


◎缺锌,影响农作物增产和人体健康
在人体中已知1300多种酶中,数十种酶需要锌,锌缺乏时全身系统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尤其对青春期的性腺影响更为直接。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含锌量,是解决人体缺锌的根本途径,植物性食物中含锌比较高的有豆类、花生、小米、大白菜等。但据中国农科院相关数据显示,中国51%以上的土壤缺锌,部分农民未能科学地施肥,导致未被作物吸收的锌与土壤中的磷发生拮抗反应生成磷酸锌不溶物,加重了土壤的酸化板结。锌如此重要,如何确保农作物产量和人体健康,合理使用锌肥?

◎农作物缺锌减产,影响议价空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锌是如何参与作物生长的,简单来说锌参加叶绿素和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形成直接影响作物生长;锌是稳定细胞核糖体的必要成分,还参与酶组成对蛋白质合成起到重要作用,总结来讲植物缺锌会造成生长发育停滞、叶片缩小、茎节缩短,从而作物减产,因锌缺乏造成作物卖相差、富含营养不全,降低了市场议价空间。小编在田间地头收集来了最直观的作物缺锌表现,咱家田里是不也有这样的情况?
1、玉米缺锌:
症状首先出现在苗期,刚出土的玉米幼苗呈现白色,俗称“白化苗”,当幼苗长出4~5片叶后,叶脉之间会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纹;随着缺锌症状的发展,有的叶片沿条纹开裂,叶缘焦枯,长出的新根少,根系变为褐色,植株矮小,果穗短小且缺粒秃尖。

玉米缺锌
2、小麦缺锌:
症状首先出现在苗期,幼苗叶片出现不正常灰绿色,叶脉之间失绿,叶片表面出现浅灰色斑点,叶尖和叶缘黄化,植株矮小。

小麦缺锌
3、水稻缺锌:
症状一般出现在插秧后2~4周。首先新叶中肋失绿变白,接着中下部叶片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出现大量褐斑和条纹;随着缺锌症状的发展,下部叶片下披、发脆、易折断,叶尖枯焦干裂,新叶短小,上下叶枕并列,叶鞘重叠,分蘖小而少,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根系瘦弱、呈红褐色。

水稻缺锌
4、果树缺锌:
柑橘、葡萄、桃、梨、杏、樱桃、杨梅、苹果等果树缺锌时,枝条节间短缩,枝条呈莲座状,叶片变小并簇生于枝端。症状严重时,新枝从上而下逐步枯死,有时叶片过早脱落形成枯顶枝,所结的果实较小。

果树缺锌
5、番茄缺锌:
植株生长瘦弱,叶片扭曲,表面出现黄斑,接着黄斑逐渐扩大,整个植株发黄,枝条和叶片下垂,最后焦枯,所结果实较小。

番茄缺锌
6、黄瓜缺锌:
植株生长不良,老叶边缘发黄变焦,渐渐向内呈不规则状扩展,叶片表面出现较小黄色斑点,所结果实短粗,果皮形成宽绿、窄白相间的条纹,条纹的绿色较浅。茄子缺锌时,植株生长矮小,顶端叶片瘦长,叶片两侧向上卷,下部叶片大量失绿,甚至完全失绿。

黄瓜缺锌

◎传统补锌费时费力,施肥不当影响作物生长
传统的锌肥施用方式有土施、浸种(蘸根)、拌种和叶面喷施。传统锌肥多用无机锌,溶水性差,叶面喷肥容易把溶液灌进心叶,无机锌灼伤植株。土肥要先开沟施用后再覆土,费时费工不说,无机锌利用率低吸收效果较差,农民以为加大剂量就能吸收更多,造成了增加肥料投入却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随着节水农业的不断发展,水肥一体化逐渐成为科学施用方式。锌肥溶解于水中,直接通过作物根系、叶面吸收,含锌有机肥因增产效果显着,而且省工省力,逐渐受到农民欢迎。

◎正确使用叶面喷肥,有机“双补锌”更划算
想要作物健康高产,施用锌肥要因地、因作物、因锌肥品种合理施用。水溶性双补锌既可做基肥,又可做根部追肥和叶面追肥,还可用于拌种和浸种,其中叶面肥喷施效果最好。
1、不刺激作物:双补锌施用在对锌过敏感作物上,像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甜菜、菜豆、果树、番茄等均生长效果较好,未造成显着影响。
2、基肥易吸收:双补锌分子量小,土肥直接使用作物吸收率更高。
3、土壤无板结:因双补锌肥属于氨基酸螯合肥与水溶性磷肥同时使用无土壤板结现象,减少了施用量,减轻土壤负担。
4、浸秧时间短:双补锌以1%的浓度为宜,浸半分钟即可,减少操作时间成本。
5、喷施双补最划算:可以用浓度为0.1~0.2%双补锌进行叶面喷施,省时省力,既补锌又补氨基酸,从而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花一样钱补两样最划算。
施用螯合锌(双补锌)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锌元素以螯合态存在稳定性高,可以与磷酸二氢钾混配。

施用方法用量:
喷施1000-~2000倍稀释;冲施和滴灌0.5~1kg/亩,底肥1~2kg/亩。
综上所述耕地缺锌的问题,迎刃而解!春耕伊始,“双补锌肥—粮蔬高产-人体健康”,“锌”的营养循环基础要牢牢掌握在手,快分享给你的农民朋友吧!
本篇作者 | 任刚 | 本期编辑 | 冯颖 | 美术编辑 | 沈志勇
副主编 | 冯一凡 | 主编 | 吴亚斌 | 责任编辑 | 包晓玲

发布者:小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1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