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饲料站在了我国畜牧饲料产业的风口——写在第六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召开前夕
马云说:“任何一次产业机遇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任何一次财富的缔造必将经历一个过程:“先知先觉经营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
对于我国生物饲料产业的发展,似乎一切都来的太快,看不见、看不起的与看不懂、来不及的共存,似乎根本没有明确的节点去区分具体阶段,不经意间生物饲料就成了行业的热点,成为了畜牧饲料产业的新宠,尤其处在环保压力、减抗限抗、中美贸易、农副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等产业历史背景的交织期,生物饲料当仁不让的站在了产业的风口浪尖。
从2013年举办第一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伊始,大会就成为了整个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会代表不仅能听到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方针,更能全方位了解国内外生物饲料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的最新进展,对推动生物饲料基础研发与应用技术的快速进步、加快生产力转化、全面推进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五年来,大会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的大力支持,邀请到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院士专家、企业技术总监和重量级嘉宾参与研讨和演讲,累计4000余名的参会嘉宾,涵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为推动我国生物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近一年来,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政产学研各界同仁的共同帮助下,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规范了生物饲料的定义、权威发布生物饲料团体标准
在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的指导下,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依托北京市生物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制定,2018年1月1日发布了我国生物饲料第一份团体标准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其中将生物饲料定义为:使用农业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根据原料组成、菌种或酶制剂组成、原料干物质的主要营养特性,生物饲料可分为4个主类、10个亚类、17个次亚类、50个小类和112个产品类别。
狭义上的生物饲料仅指发酵饲料,即:使用农业农村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微生物,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含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根据《生物饲料产品分类》,按原料营养特性,发酵饲料可分为发酵蛋白饲料、发酵能量饲料和发酵粗饲料等。随着生物饲料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行业同仁对标准价值的认知逐步提升后,更多的标准将陆续推出,对规范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设立生物饲料安全预警平台、全国布局生物饲料监测站
为了确保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关于开展2018年饲料质量安全预警工作的通知》(农牧饲便函〔2018〕第34号)中关于“生物饲料质量预警监测”工作的安排,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市饲料监察所、江西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河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兽药饲料检测所)8家单位共同承担2018年生物饲料质量预警监测工作。
为保证预警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生物饲料质量预警监测”任务要求,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生物饲料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等方面搭建生物饲料技术交流和检测培训平台,并联合项目合作单位,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首批选取100家定点监测单位,涵盖生物发酵菌剂生产企业、生物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场等,并采用“定点+随机”、“定期+不定期抽检”和“自检+盲样互检”的操作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质量预警监测,为畜牧饲料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授牌样本
三、大型企业逐步启动、全国覆盖无死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排名前50位的饲料企业,均自己生产或使用发酵饲料,随着大型企业的全面启动,对生物饲料产业技术水平以及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农牧首席CTO俱乐部、饲博荟(FDU)等公益组织,多次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针对中大型饲料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积极推动和交流生物饲料产品的应用技术、产品评估、实证效果展示等,包括生物安全风险、霉变防控、终端应用综合解决方案等。促进生物饲料向规范化、标准化、可控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从第六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的参会代表报名来看,2018年的参会代表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地区,会议举办六年来首次实现我国各省份的全覆盖,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山东、广东作为历届参会代表的主要省份,变成了东北、西南为主的发展格局,这与生物饲料产业发展的热点区域比较吻合,更加可喜的是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相比以往均有较多参会代表,通过生物饲料技术的交流减少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生物饲料产业弯道超车。
四、技术上长足进步、菌酶协同得到市场认可
生物饲料技术的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建国以来,生物饲料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糖化饲料,因技术线路问题失败;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棉、菜籽粕脱毒、酵母发酵饲料,但由于工艺、检测技术原因、市场炒作等原因失败;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初,生物发酵饲料、生物蛋白、发酵豆粕等的兴起,但炒作概念多于产品价值,粗放的技术工艺经不起考证、推敲,追求利润、甚至造假而无法实现产品价值造成整个行业混乱。而现在应该是生物饲料产业发展的第四阶段,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产业升级驱动、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加、禁抗限抗的历史使命、饲料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中美贸易战的升级等诸多因素交织,为生物饲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绝无仅有的历史机遇期;加上微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动物营养、饲养管理、发酵工艺和设备等多学科的技术集成和融合,科学家之间的跨界融合和协同研究,开创了生物饲料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提升,生物饲料的产品稳定性、防霉技术、发酵可控性等均有了较大的进步。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发酵料产品已突破1万吨/月,尤其是通过十余年技术积淀成功开发的菌酶同步、菌酶异步固态发酵技术,通过近几年的市场实践证明,该技术生产的生物饲料产品将为饲料粮的开源节流提供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以有效减轻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在减少抗生素使用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如此,随着发酵饲料与配合饲料的融合技术,对常规工业化配合饲料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明显,能为终端养殖户带来更多效益。但我们始终呼吁对“发酵技术”应有敬畏之心,对发酵饲料应客观看待,人类对微生物的认知、学界对于发酵过程的控制以及代谢机理和代谢产物的了解知之甚少,“发酵”饲料绝非简单到人人皆可做,包包皆有效。
2018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中将发酵饲料应用技术、饲料精准配方技术、饲料原料多元化综合利用技术等作为重点研发和集成示范的指导方向。随着“十三五”末禁用抗生素的呼声此起彼伏,饲料资源短缺日益凸显,发酵饲料突飞猛进,打造中国特色饲料配方体系迫在眉睫。
五、共享联结深入人心、联合式发展成为主流
在以产业融合和网络经济为特征的企业生态系统环境中,传统战略管理模式的实践导向削足适履。以产业融合和共享价值为特征的“企业生态系统”时代已经到来,产业互相渗透、延伸和重组,企业联结成价值共享平台。有实力可以自建平台,否则就应选择靠谱的平台,成为平台一份子。
2018年1月,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生物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发起的“生物饲料产业链事业共同体”(简称355事业共同体),本着共享技术、共享品牌、共享人才、共享资本的原则,通过构建“平台+公司”的产业生态圈,以股权众筹和加盟的方式通过3年时间联合50家战略合作单位,实现年产销50万吨生物发酵饲料的生物饲料高科技产业联合体,共创生态、共享成功。
2018年5月,以山川生物、兴嘉生物等企业发起的“中国农牧5A替抗联盟企业”致力于联手打造“替抗组合产品方案”,变原来单一添加剂产品为复合添加剂产品方案,共同致力于减抗替抗,实现精准营养。行业内涌现出很多类似的联盟以及组织,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了有益平台,共享价值将打开更多新需求、新产品、新顾客和整合价值链的新方法。
诚然,生物饲料的大幕刚刚开启,对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需客观应对并逐一解决,诸如发酵菌种和原料混杂,发酵条件参差不齐,发酵产品鱼目混杂,概念炒作此起彼伏,法规条例略显滞后,发酵企业缺乏龙头带动,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发脱节等问题,随着产业的发展必将得到妥善解决。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
风口理论事实上并无创新可言,只是以一种夸张、接地气、形象的语言提出了一个管理学思想。就是我们常说的战略管理: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但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只是保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不会背道而驰,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总之,在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专业领域的科技大会,多年来,在行业同仁的广泛支持下,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体同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已然成为生物饲料领域的科技盛会,也成为业界最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和展示平台。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在提升大会思想性和独特价值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让所有与会者能够开拓视野,洞见未来,携手共创生物饲料的伟大事业!
生物饲料时代已经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发布者:农牧前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