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 农牧前沿
中国农牧业新媒体 农牧前沿 今天
编者的话
毫无疑问,使用液态料将是未来中国养猪的趋势。然而液态料并不算一个新鲜事物,十多年前就有人开始在国内宣传推广,具体无从考究。虽然坊间谈论不少,但由于国内使用液态料的猪场屈指可数,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农牧前沿》先后采访了国内外液态饲喂设备生产企业,代理企业,专家,猪场负责人等不同环节的群体,请他们介绍各自所认知的液态饲喂,意图呈现一个真实的情况给读者。
7月2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的通知一出,鼓舞了整个畜牧行业。导则中明确指出精准配方、发酵饲料、饲料原料多元化等将是未来饲料发展的新方向,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构建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发展液态饲喂体系,打造发酵饲料+液态饲喂的全新模式,实现原料预消化将是未来养殖的发展方向。那么问题来了,你真的了解液态饲喂吗?
作为液态饲喂理念的倡导者,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2013年起从菌种选育技术、发酵设备及加工工艺、发酵饲料液体配方关键技术、液体饲喂系统等方面联合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进行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刘世杰博士也一直关注上述相关技术研发,并对液态饲喂体系有这自己独到的见解。日前,刘世杰博士接受《农牧前沿》的专访,就液态饲喂相关问题为我们一一进行了解答。
刘世杰博士
液态饲喂是工业化配合饲料的有益补充
农牧前沿:目前国内关于液态饲喂的观点并不统一,有的人大力赞许,也有的人持否定态度,您对液态饲喂研究了多年,您究竟怎么看液态饲喂?
刘世杰:首先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到底什么是液态饲喂,什么是液态饲料。液态饲料目前在行业内并不是很成熟,部分厂家在液体教槽料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无论是相关企业的数量还是销量都不是很理想。真正值得大家去推广的应该是液态饲喂这种理念和饲喂模式。
我的观点是对于整个液态饲喂体系,有一点要非常清晰明确,就是现阶段液态饲喂一定是常规工业化饲料的有益补充,这是液态饲喂的定位。因为现阶段不可能拿液态饲料或者液态饲喂去替代常规的配合饲料,两者也不是替代的关系,应该是兼容并蓄的。
目前国内积极推广液态饲喂的大多数都是设备厂商,也正是设备装备的创新应用,才有了今天发展液态饲喂的基础。从实际应用来看,把干的料变成液态饲喂,养殖生产效益就会有所提升,但我觉得并没有真正挖掘出液态饲喂、液态饲喂设备将给养殖业带来的价值。从全行业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真正发挥液态饲喂设备和液态饲喂模式的价值,一定是要利用多元化的饲料原料和技术。
多元化的原料成就液态饲喂
农牧前沿:您是指液态饲喂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来发挥价值吗?
刘世杰:非常规饲料原料是指在配方中较少使用,或者对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了解较少的饲料原料。事实上近三十年来,除了玉米豆粕以外,其他原料似乎均为“非常规”,这是由所谓的美式配方体系或者美式饲料配方应用技术贯穿而来,导致后来国内也一直沿用这个名词。大概4、5年前,国内一些大型饲料企业率先使用高粱大麦的日粮结构,我们在今天来看并没有任何问题。按照之前大麦和高粱是非常规饲料原料,现在它们还能称为非常规饲料原料吗?所以我认为这个概念要更新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把它用“地源饲料”来表述。
目前地源性饲料的定义还处于商讨阶段,比较认可的描述是,地源饲料是指经过饲料化加工处理后可规模化饲用的地方性饲料资源的总称,具有特色的营养价值、不易加工处理、流通成本高、易变质、季节性强和有一定地理范围等特点。7月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的报告里也明确提到:有地域性的原料就近选择,加工利用。这就是地源饲料的优势。目前看来,液态饲喂这种模式可以最低成本的就近利用这些农副产品、副产物,也更容易实现在局部区域内的种养循环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
当然,很多人一谈到地源饲料会说到不容易加工、有抗营养因子、预处理预消化难等等问题,这些都是站在过去传统的饲料工艺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应跳出常规饲料加工这种体系。恰恰就是因为这些原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才要谈液态饲喂,而不是说液态饲料。液态料一定是属于液态饲喂体系,而不是单纯的液态饲料。这个才是我认为往后有价值的、要去思考的地方。
农牧前沿:那利用多元化的技术又是指什么呢?
刘世杰:我们强调把多元化的技术和液态饲喂结合在一起是因为液态饲喂所用的这些物料,从饲料营养的角度去看它们多数是有缺陷的。从动物营养的角度来说,有营养的缺陷就要配比。比如需要用预处理来降低其自身的抗营养因子,那发酵就是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过去我们可能采用粉碎、混合、膨化等物理性工艺。那我们现在就加一些生物技术手段,比如说酶解、发酵、菌酶协同发酵等。而今天我们要去应用的不仅有物理的技术,还有微生物、甚至还有化学的技术。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以后,我们一定能做到精确的满足动物营养需求,做到饲料原料的多元化利用。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养殖模式多元化造就了饲喂方式就应该多元化。不能一味的说,就要工业化饲料,更不能说,就要玉米豆粕型的工业化饲料,我认为这种观点都应该重新审视。随着产业发展、养殖模式的发展,环保力度的增加,随着饲料原料的多元化,未来一定会有更加多元的养殖模式出现。而在这种新的养殖模式的形态下,过去传统单一的配合饲料工艺,显然不能满足,液态饲喂就应运而生,它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液态饲喂现在确实技术不成熟,也还有很多要去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做一件事情,首先要看它的方向。液态饲喂、液态饲料在现在来看都是很新鲜的一个玩意,还是前沿技术、前沿理念,但是我相信再过5年、10年,新的多元化模式一定出现。
不容忽视的生态化指标 从数量型指标向质量型指标的转变
农牧前沿:那作为养殖场在实际选择液态饲喂设备上该如何甄选筛别呢?
刘世杰:我们以猪为例,第一个要看猪场周边,你选用的基础物料决定了你采用什么样的全价配方。使用液态饲喂也是需要全价配方,不会因为是干的或者湿的就把物料的营养改变了。物料对于动物最后的吸收来讲,干的和湿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也可以折算成干物质来计算,干物质符合猪的营养需求就可以了。
第二要明确使用液态饲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考虑降低成本,比如过去是玉米豆粕型的常规日粮加水,现在变成以地源饲料为核心的日粮再加上水,因为选的固料比玉米豆粕便宜,所以综合成本算下来肯定会更便宜。实际应用中也有常规饲料直接加水饲喂降低养殖成本的案例。如果是改善畜产品品质,发酵饲料+液态饲喂的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所接受。
第三是要算生态化的指标。生态化指标除了以过去单一的生产性能作为衡量标准之外,应该更加关注猪的整体健康标准,这个领域就涉及到疫苗和兽药的使用量。比如以前为追求生产性能或者增强抗病力,抗生素的添加和使用成为常态化,对于一个大规模猪场来说,全年的兽药费用成本太高。但使用液态饲喂以后,猪群免疫力整体提高,最终表现出来除了造成造肉成本降低,还有综合用药防疫成本也降低了。从生态指标的角度去考虑,更重要的是要放在养殖环境里面去看。过往因为兽药加上畜禽粪便污染对环境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在液态饲喂的体系下,药物能不加就不加,如果再结合发酵饲料直接就无抗了。所以我们说大到生态环境,小到猪场周边,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应该多去关注这样的生态指标,而不是单一的去追求一个料肉比,追求一个生长天数。加上现在农业农村部提出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恐怕过去这种以数量型为导向的指标要被弱化甚至被淘汰。
至于采购成本,我个人认为,母猪是猪场的印钞机,怎么照顾都不为过,它的液喂设备选择上尽可能的选择有品牌实力的厂家。如果是给育肥猪上液态饲喂设备,核算基准为两到三批猪的出栏来摊平设备成本来评估。以千头育肥猪场为例,养3批猪出栏总头数为3000头,一头猪通过核算假设能降低80元的综合成本,那设备的采购价格不能背离这个24万,如果背离可能就不太划算了。
饲喂设备看好中国特色
农牧前沿:那未来的液态饲喂研究方向在哪?
刘世杰:不管是什么饲料,什么饲喂体系,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降低饲喂成本,使畜产品更加美味和安全。目前液态饲喂体系还有很多盲点,但其核心依然是满足动物营养需要。我们现在需要完善的是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表。现在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表,全部是站在目前的饲料工艺或者工业化的角度去测出来的指标,和湿性物料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在配置液态饲喂配方时,出现了可参考的数据不够精准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去做很多研究,但这是一个思路,也是未来液态饲喂的落脚点。我认为未来的液态饲喂体系,是围绕在饲料多元化、酶解发酵、精准营养的背景下来发展的。
液态饲喂目的不同,选用的设备和营养配置不同。在设备方面,我们也不需要完全盯着国外的设备看,应从国内实际出发,立足本土特色,取长补短。我们设备确实从软件系统、精准度、精细程度上可能差一点,但或许更符合解决现阶段中国养猪业的问题。例如在利用秸秆类、红薯渣类物料的时候,如何保证饲喂系统的兼容性,让它正常运转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现在就需要学习国外设备的一些设计理念和一些精细化的加工处理方案,结合自身的特色去不断改进,工匠精神潜心研究。打造中国特色的液态饲喂体系,对于满足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和饲料原料的多元化需求意义重大,融合微生物、发酵工艺、设备装备、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等多学科的学科交叉,不断从实践中探索完善,对于未来液态饲喂的春天我还是比较期待。
发布者:农牧前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