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行业的突破点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饲料行业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引领养殖行业发展的辉煌历史一去不复返。目前35家百万吨以上饲料企业产量占比已达62.3%,每年有1000余家中小型饲料企业在消失。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我们做好准备了吗?7月4日13:30分,生物饲料联盟云论坛携手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技术总监等聚焦行业最关注的科技和管理话题,共同探讨中小饲料企业转型之道。
九州大地集团副总裁、职业投资人马忠乐在论坛上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产业空间、行业阶段、突破之路五点分别阐述了中小饲料企业遭遇的困境和转型升级之道。
什么是道?马忠乐副总裁首先分享了他对“道”的独特见解:一是“道本”,二是“道形”。“道本”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对企业家可以这样定义:发现和并掌握企业本质及运行规律的一群人。企业家的眼界、思想和意志就是“道本”的重要表现形式。而“道形”是企业的目标实现、价值实现以及价值传导的路径。“本”、“形”相互作用就叫“负阴而抱阳”,是一个企业的目标、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落地的过程。
具体来看:
-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中美贸易战对饲料行业资源的挤压和冲击,这个冲击将会是长期性的。
- 内部环境。今天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调到了中低档次,饲料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压力变大。中国未来十年,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最大的关注度一个是高端科技,另一个就是民生产业。而属于民生产业的饲料行业相对来说可能会是一个利好现象。马忠乐认为,未来的10年到20年,中国的社会投入和国家投入应该是“哑铃型”的,分别是高端和民生。
- 产业空间。从大内部环境来看,前30年饲料行业只是实现了价值横向。而在刚刚过去的前5年里尤其是前3年当中,饲料产业价值表现出了两种趋势:第一种是上游效益,产业上游的利润更高;而另一种趋势是价值下移,饲料产业和养殖产业都出现了价值下移的现象,而因为“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价值可能会加速下移到食品端。这两种趋势对饲料行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饲料行业面对必须转型的境遇。
- 行业阶段。任何一个制造行业都遵循着“循环性原则”,先是技术驱动,再到模式驱动,最后是资本驱动。表现形式是第一阶段是“技术+产品”,第二阶段是“产品+模式”,第三阶段是赤裸的成本。而饲料行业已经进入最残酷的第三阶段,面临的最重要竞争就是成本竞争。这也逼迫饲料行业必须尽快找到转型升级之道。
- 突破之路。未来饲料行业的突破点应该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对饲料行业的转型之道,马忠乐给出了5个转型机会的判断。
- 生物发酵。饲料端“禁抗”、养殖端“限抗”以及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都会可能演变成“黑天鹅”事件。而生物发酵是目前饲料行业最大、已经在切实发生的一个蓝海和风口。
- 契约式产业链。契约式产业链既可以向上游延伸,也可以向下游延伸。上游延伸更多的是实现价值整合,向下游延伸对中小型饲料企业可能是更有利的选择。
- 镶嵌式重组,即被并购。中小型企业要把效率提升、规范提升、板块价值提升,练会各种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把握住机会。
- 价值联合体。曾经中小饲料企业赖以生存的优势在今天可能变成了劣势,包括所谓的“低成本运作,无视环保、无视人员福利”。而现在中小饲料企业优势变成是更灵活,效率可能更高,转型速度可能更快、更好掉头。进行优势和产业链(技术、研发、资本)价值合作,可以迸发出新的生机。而资本对农牧关注度的提高相对来说是利好形势,资本流动可以带动人才流动。
- 拥抱鼠标,鼠标代表新型的经济。全球已经进入了数据经济时代,5G时代的到来,能存下大量的数据,把数据变成价值和财富。所以传统企业要调整自己,拥抱物联网时代,获取客户的方式应该是网状、面、立体的,而最终呈现就会是高效率、低成本、高准确性的。
“五种“道形”不是独立的,是可以任意组合,任意选择。”马忠乐强调。
饲料企业和企业家们,拥抱物联网数据时代,准备好了吗?
发布者:小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first.cn/8176.html